
受持续高温多雨天气叠加影响,南方一些地方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。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提醒称,当前已进入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。一些区域正在开展蚊媒传染病疫情处置,存在传播风险,请注意防蚊灭蚊。此前,广州出台新规,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。新规落地后,广州市各区开展执法,目前已有多家单位因防蚊不力被处罚。已经进入秋季线上股票配资专业,为何蚊子还在活跃传播病毒?如何预防蚊媒传染病?
所谓“蚊媒传染病”,就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。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分别由登革热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引起。两者的传播途径相似,都是通过俗称“花蚊子”的伊蚊叮咬传播。

广东推进除草灭蚊工作,防控基孔肯雅热保障居民健康。
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,9月第二、三、四周,广东省登革热报告病例整体呈小幅上升趋势。基孔肯雅热近期则处于高水平波动状态。
“两热”发病具有季节性,高发期为媒介伊蚊活跃期。不少人会有疑问,已经进入秋季,为何蚊子还在活跃传播病毒?实际上,并不是温度越高,伊蚊传播病毒就越活跃。
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 刘起勇:蚊虫一般都是春季开始有,夏季到秋季是比较高峰的,但是蚊虫不是说温度越高它就越多,实际上它最适合的温度一般在25~28℃之间,再往上的话,超过33℃甚至35℃,它实际上是不太适合的。
因此,在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地,“两热”高发期相对较长,为5~11月。
无论是登革热还是基孔肯雅热,一旦感染后,大多会突发高热,还有患者会出现皮疹。除上述症状外,两者也有不同的症状与表现,基孔肯雅热以持续的关节疼痛和肿胀为显著特征,登革热典型症状是头痛、眼眶痛、关节肌肉痛。面部、颈部、胸部皮疹或潮红,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明显出血倾向。
刘起勇:携带病毒的蚊虫,它们在叮人以后,人就被感染了,病毒在人体内又会大量繁殖、发育。等它达到一定量的时候,它释放到循环系统,我们的器官就开始反应,人就发病了。就会出现发热、出疹,这些症状就陆续来了。

广东,环卫工街边灭蚊预防蚊媒传染病。
“两热”虽无特效药,但都可防、可控、可治,公众不必过于担心。一般来说,基孔肯雅热感染者多数为轻症,采取对症治疗后大部分病人几天内症状会明显好转。少数登革热患者严重情况下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,甚至危及生命。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表示,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。
曾育辉:登革热按我们目前的这种对症处理的医疗技术来讲,只要及时地就诊,治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,很少发生重症的病例。没有警惕,拖到后期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再去就诊,这个时候的话,处理的难度或者救治的效果就会差一些。
专家表示,“两热”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人传人,但患者也要做好防蚊隔离,隔离不是防人传人,而是防“蚊传人”。
曾育辉:家里有人感染了的话,那就容易交叉传播,因为蚊子咬了他的血,然后又去咬另外一个人了,可以理解为间接的传染。从我们临床观察来看,为什么家里会出现三四个人先后感染,那是因为有人感染以后,其他成员没有重视起来,造成交叉传播。
预防“两热”的关键是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。曾育辉表示,蚊虫喜欢在积水中产卵,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,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传播。
曾育辉:它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,首先我们要把家居的卫生要搞好,清理积水,不要乱倒杂物,因为这些它都会孳生蚊虫;外出的话,注意做好防护,比如长袖的衣服,浅色的衣服不那么多吸引蚊虫,当然还可以适当地用一些驱蚊水;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,要全民一起努力搞好爱国卫生运动,阻断蚊虫的孳生和繁殖。

广东,工作人员街道灭蚊,扎实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。
近一段时间,多个台风给广东带来持续降雨。当前,广东多地正在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,做好环境卫生整治、清理积水、清除蚊虫孳生环境及消杀等工作。
此前,《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决定》正式发布并施行,要求对病媒生物一月一消杀,一月一清理孳生地,一月一卫生大扫除。据了解,新规落地后,广州各区开展执法,已有多家单位因防蚊不力被处罚。
此外,多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孔肯雅热或者登革热的免费筛查。有广州市民表示,有留意到“两热”防治知识的科普,不论是居家还是外出,都会按照要求做好防蚊措施。
佳禾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